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文字新闻
“如椽巨笔”绘就“魅力园区”——滁州经开区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17-07-24    来源: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竞相崛起的现代化厂房、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宽阔笔直的道路……盛夏时节,驱车在滁州经开区,记者见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成立25年来,滁州经开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用如椽巨笔奋力书写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飞速发展的传奇。如今,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良好、配套服务齐全的宜居宜业园区呈现在世人面前。

  科学规划布局 提高园区承载力

  上世纪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滁县地委、行署高瞻远瞩,决定成立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9月25日,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滁州城南郊区清流办事处陈桥村正式破土动工建设。

  “成立之初,规划面积只有10.89平方公里,会峰路以南这边大部分都是农田。”滁州经开区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彭四超告诉记者,25年来,经开区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经开区先后实施两次扩区托管,目前规划面积已达到100平方公里左右,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形成了城南、城东、城北、示范区、高铁站前区五大经济板块,昔日的荒坡稻田,如今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建区以来,滁州经开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和专家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科学引导园区建设。目前,由上海同济规划院编制的城南片区10.89平方公里和示范园区14.88平方公里2个片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市规建委初审,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启动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医疗卫生、教育、商业服务设施等共13项专项规划“多规合一”,现已完成中期成果,并纳入滁州市城市规划“多规合一”,打造专项规划“一张图”。编制并通过了高铁站区10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产业规划,谋划并启动了原创科技城前期工作,明确了转型升级发展方向。

  完善配套设施 增强园区吸引力

  6月29日下午,记者在昭阳工业园看到,第四期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经进行内外装饰,园区的科研办公楼和专家公寓正抓紧建设。

  “以前,每当有项目落地经开区,招商人员就带着图纸,带着企业家满园区选地,然后建厂房,其中光拿地就要6个月时间。现在方便多了,企业可以进入标准化厂房。”彭四超说,园区的标准化厂房实现了水、电、路、气、土地各种资源的集约利用,有效地减少了规划、征地、审批、建设等时间周期,是各类工业企业快速入驻的承接平台。2014年7月10日,总投资10.8亿元的立讯精密3C和汽车电子接插件项目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实现投产,开创滁州经开区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最短纪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入驻了城北的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新型工业园标准化厂房。

  标准化厂房是滁州经开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坚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创建宜居宜业的新城区。建区以来,建设道路桥梁总里程约400公里,并随路配建排水管网650公里,建设供水管网150公里。沿园区主干道建成公交站台85座,建设35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公共自行车810辆。累计绿化绿量总面积超250万平方米,园区环境进一步改善。规划建设了后勤服务中心、新市民公寓、家电产业园配套工程,引进了国际商城、奥特莱斯直销广场、长江财富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为入园企业提供食宿、社会化服务。

  打造“共建共享示范区” 凝聚园区向心力

  告别破旧不堪的低矮老房,住上宽敞明亮的新居,66岁的许忠胜心中充满感激。“新房安装了太阳能,开通了燃气,拎包即可入住。多亏了政府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让我们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许忠胜激动地说。这发自内心的幸福表达,是滁州经开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温暖的注脚。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园区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滁州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实施“十大幸福工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实施社保普惠和困难群众救助,推进医保全覆盖,并出台《滁州经开区大病救助实施办法》,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解决因病致贫等问题。实施“安居宜居”工程,保障房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园区户籍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方米。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利用市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实施靓化工程,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居住环境。关爱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对特殊群体实施帮贫解困。促进居民增收,园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领先。

  2016年底,滁州经开区全面启动了“共建共享示范区”建设工程,重点组织实施保障、文化、健康、平安、环境等五大共建共享工程,通过前期的精准谋划,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省内领先、滁州特色、人民满意的“共建共享示范区”,让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上一条:滁州经开区“国家首批智慧双创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揭牌
下一条:新一代高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技术项目落户滁州经开区指南针科创园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